• 球盟会(中国)

    球盟会(中国) >> 新闻中心 >>专业科普 >> 这些疫苗路上的“坑”,千万别踩!
    联系我们
    更多

    QQ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方式:

    欢迎来电咨询:027-87165986

    欢迎来电咨询:13163262819

    详细内容

    这些疫苗路上的“坑”,千万别踩!


    宝宝出生后,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减少患传染病的风险,爸妈会非常重视接种疫苗一事。但是因为不够分析,不少宝爸宝妈也会有一些误入歧途的时候。那么在接种疫苗时,有哪些谣言误区值得我们警惕呢?宝爸宝妈们快来看看吧。

    以下这些疫苗的谣言误区之“坑”宝爸宝妈们可一定要小心避开!

    疫苗接种时间没那么重要✘

    疫苗的接种时间,也就是免疫程序,一般是根据疫苗的特点、儿童免疫系统的特性和针对疾病的流行规律确定的。最好的免疫程序是在针对疾病高发之前顺利获得接种疫苗取得保护,所以应及时带宝宝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

    (图为:建议的疫苗接种时间表,仅供参考)

    一类疫苗打,二类疫苗不打✘

    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是相对的,不会绝对不变。由于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原因,第二类疫苗暂时实行自费接种,随着条件的成熟,许多第二类疫苗也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免费接种疫苗。

    第二类疫苗对第一类疫苗是重要补充,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疾病,患病后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宝宝接种二类疫苗以取得更多的传染病保护力。

    接种疫苗可以终身免疫✘

    现在, 没有一种疫苗接种一次就可以保证百分之百取得终身免疫的。

    疫苗的免疫保护期,需要对接种疫苗的个体进行抗体水平持续追踪观察才可获知。而对于接种疫苗人群的免疫保护效果,是需要顺利获得系统监测该人群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的,不同疫苗的免疫保护期也会不一样。


    如人类消灭天花,不仅仅是依靠个体接种牛痘疫苗,更是顺利获得提高易感人群的牛痘疫苗接种率,在人群中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使天花病毒不能在人群中传播,直至病毒在自然环境中被消灭,才取得了人类不再感染天花的伟大成就。

    因此,易感人群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极为重要。当人群免疫屏障达到可以阻断病原体传播的高度时,即使个别儿童因禁忌没有接种疫苗,也不得相应传染病。当自然环境中没有了某一种病原体时,人类即使不接种疫苗,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也不会在人间流行。

    一次接种多种疫苗有害健康✘

    多年的经验与研究证明用于儿童期常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效果安全,符合同时接种条件的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引起的副作用,不会比每种疫苗单独接种时大。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不能同时接种在同一部位。

    接种疫苗后就不会得此疾病✘

    事实是,仍有可能得病,但发生的概率很小。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接种疫苗后,有的人仍有可能会得病,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存在无效免疫

    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达不到百分之百,由于个体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等特殊原因,有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没有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得疫苗可预防的疾病,这种情况被称为无效免疫。

    受众者偶合发病

    有的受种者会出现偶合发病。即在接种疫苗时,受种者已经处在该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还没等到疫苗产生保护作用时就得病了,这种情况被称为偶合发病。

    抗体水平下降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衰退,当低于保护水平时,人也会感染发病,这种情况被称为抗体衰退。

    有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轻,病程也较短。

    疫苗抗体检测

    面对以上疫苗存在的问题,及时实行疫苗抗体效果监测十分重要。抗体检测可以让我们及时知道体内抗体滴度情况,同时也是对我们健康做一个监测。顺利获得检测便能分析到接种者即时的免疫保护水平,得知是否要重新补种或再加强。现在疫苗抗体可以检测的有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球盟会与呼哮咳、白喉、破伤风、水痘、甲肝、狂犬病。适合两岁或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曾接受相关疫苗接种以及希望确认抗体水平人士。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创新

    专业

    科学

    可靠

    关注公众号分析更多

    球盟会(中国)

    手机:13163262819

    电话:027-8791413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高新大道858号A8栋



    Copyright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鄂ICP备15018202号-1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